親愛的可譽同學:
疫情期間,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模式大大改變。於學校層面,無論老師或同學,都需適應新的學習模式。
面對「新」的氣象,我閱讀了很多文章和報道,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課題,是全球正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,不同新興的科技與技術將大放異彩。而新時代最具影響力的必然是工業運作形態和生產方式,而當中的「轉型」亦越來越明顯。
為了讓可譽學生裝備自己,迎接未來的種種挑戰,可譽的教學模式將由科本自主學習方式,進一步推展至跨主題及課程的「適性學習」。課程主題多樣,例如溫室氣體排放引發的氣候變化、新冠疫情對世界各國的醫療系統及經濟的衝擊、人口急劇老化對社會的影響,以及全球正面臨的能源短缺危機等。
於2020年,我與李均洪副校長、施瑪恩老師及曾子正老師,參與了由教育局所舉辦學的學校領導(教與學範疇)培訓課程。培訓後,我們籌備及規劃了一年多的時間,可譽將於2022-2023學年正式於中一至中五級推展「跨『難』闖世界」 計劃,期望孩子能把不同學科的知識點融會貫通,在傳統文化與科創研究的路上破舊立新,針對重大環球議題,尋找、研究及選擇適切可行的解決方案,以培養及建構學生的「合作解難」綜合能力。
那麼學生應如何「合作」?又如何「解難」?我們參考了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(OECD)教育2030的發展框架(Learning Compass 2030),學者提倡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,這種方式完全配合可譽推展已久的自主學習模式,強調從「知識」、「技能」及「態度和價值觀」,培育學生具備21世界的核心素養,使學生成為具競爭力的世界公民,從而建設更加包容、守規、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和社會。
可譽同學於中學成長的五年間,將按年經歷五個全球議題主線,分別為「可持續城巿和社區」、「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」、「零飢餓」、「氣候行動」及「負責任消費和生產」。學生先從各學科中涉獵與學習與主題相關的知識點,然後透過校外參觀、宿營、境外交流等方式進行探索和研習,經歷「預計、實踐、反思」的學習循環(David Kolb 2017),建構合作解難思維及方法,從而具備「可譽人」的特質。
疫情終會離去,期望同學能在學習指南針上重新啟航,與我們一起經歷跨學科的解難之旅,衝出香港,勇闖世界。